初三,契丹兵在戚城包围了高行周、符彦卿及先锋指挥使石公霸。起先,景延广命令诸将分地而守,不许相互救援。此时,高行周等告急,景延广延缓报告石重贵,闻知消息,石重贵自己带兵去救援。契丹兵围解除退去,高行周、符彦卿、石公霸涕泣地诉说救兵来得太慢,几乎不能免于一死。
初五,李守贞等到达马家口。契丹遣派一万步兵修筑堡垒,在其外散布骑兵戍守,其余兵众数万人屯驻在河西,有船数千艘运渡兵卒。没有多久,晋兵迫近他们,契丹的骑兵退走,晋兵进攻其堡垒,攻下了它们。契丹兵大败,骑马过河的人被淹死几千人,被俘、被杀的也有几千人。黄河西边的兵痛哭着退走,从此不敢再向东来。
初八,定难节度使李彝殷奏报,统兵四万从麟州渡过黄河,侵入契丹之境。初九,石重贵任命李彝殷为契丹西南面招讨使。
过去,契丹主取得贝州、博州,都对这个地方的人加以抚慰,或者拜授官职、赐给有纹彩的官服。等在戚城及马家口打了败仗后他就恼恨了,把所虏得的民众都杀了,俘获的军士都烧死。因此引起晋国人的愤怒,团结合力,奋起斗争。
初十,杨光远带领青州兵,想向西与契丹兵会合;十五日,石重贵命令分出兵马驻扎在郓州,来防备他。
同时诏命刘知远带领本部兵马从土门出恒州,进击契丹,又诏命他在邢州与杜威、马全节会合。但是刘知远引兵驻扎在乐平不再前进。
十九日,杨光远围困棣州,刺史李琼出兵把他打败,杨光远烧了营寨退回青州。二十日,石重贵任命前威胜节度使何重建为东面马步都部署,统兵屯驻郓州。
二十日,晋国阶州、成州义军指挥使王君怀率领所部千余人叛晋降蜀,请求当向导去攻取阶、成二州。二十一日,蜀人攻打阶州。
百里无忌闻知后,迅速令使者上奏蜀国皇帝,阐述缘由。并行文天下,凡在契丹南犯时攻晋者,便是与楚国为敌。蜀国遂停止了东进。
同时派使者赴晋,向石重贵表示愿意派楚军借道北上,帮助晋国抗拒契丹。被石重贵所拒。
契丹假装舍弃了元城退去,把精锐骑兵埋伏在古顿丘城,来等待晋军与恒州、定州之兵会合之后再迎击它。邺都留守张从恩几次奏报北虏已经遁走,大军打算进击追逐它,后来由于遇上下雨而停止。
契丹设置埋伏十天,人马饥饿疲乏,赵延寿说:“晋军都在河上,惧怕我们的精锐,必定不敢向前;不如就地攻下其城,四面合兵攻打,夺取黄河上的浮桥,那么天下就平定了。”契丹主听从了他的话,三月初一,亲自领兵十余万在澶州城的北面排开阵势,东面和西面横向包围城的两角,登城观望,看不见边际。高行周的前锋部队在戚城之南,与契丹兵交战,从晌午到日落,互有胜负。
契丹主耶律德光指挥精兵向着中军进击而来,石重贵也率兵出来摆开阵势等待他过来。契丹主望见晋军的盛况,对左右说:“杨光远说晋兵之半数已经饿死,现在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使用精锐骑兵从左方和右方攻打,晋军丝毫不动,万弩齐发,飞矢落下遍地都是。契丹兵稍向后退;又向晋军的东翼进攻,也攻不下来。若战到晚上,两军死亡的不可胜数。天黑以后,契丹引兵后退,在三十里之外扎营。
自此,契丹第一次灭晋之战结束,此后虽有小打小闹,但已经不成气候。
战后,刘知远抗命延误之事显露。石重贵开始怀疑他,对亲近的人说:“太原很不帮助朕,必然有反叛的图谋。如果有当天子的福份,为什么不早点干!”到此时虽然任用他为诸军都统,实际上没有施行指挥的权力,密谋军国大事,都不再让他参加。
刘知远也自知被石重贵疏远,只是谨慎处事自我守护而已。郭威看到刘知远有忧虑之色,对他说:“河东地方山川险要坚固,风俗崇尚勇武,此地多产战马,安静的时候勤于农业生产,****的时候勇于练习军事,这是成就霸业和王道的依凭,有什么可忧虑的。!”
在此战中,晋国大部分军民都体现出了同仇敌忾的决心和信心,并顽强地抵挡住了契丹南下,但也出现了如杨光远、赵延寿等这样的汉奸,还有如刘知远这样心藏私心,违命不遵的人,晋国气数已尽。百里无忌感叹道。
但石重贵在战后派使前来感谢楚国的支持,并下诏册封百里无忌为楚王,被百里无忌拒绝。
百里无忌原意只是想同仇敌忾,抗击契丹,为楚国积累实力拖延时间,而并非想支持石重贵,更不可能是为了投向晋国的怀抱。
同时也想让楚军积累一些与契丹交战的经验,方才派使者要求北上作战。
三月初五。
楚王命令水师都督彭晓将镇辽、镇和号及十二艘商船集结兴王府,进入战备。
命令各地刺史开始将囤积的茶叶、丹砂、番薯烧三种物资运往兴王府集中。
命令徐世铭将五千万两白银运往兴王府。
四月初八。
镇辽、镇和两艘巨舰,装载四千水兵和四千黑旗军士兵。
由楚国水师都督彭晓率领带领着十二艘满载着货物商船,开始东渡扶桑。
随行的还有数十个领航的百姓和十个扶桑商贩,这下个商贩便是潭州失踪人员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个楚国使者,前去与扶桑国王交涉在扶桑全境设立商铺,自由贸易事宜。
当然没有人会留意到,镇辽、镇和舰上多了些人,那自然是徐守仁和孙仕旭和五十名明算学子。
百里无忌的意图是,在扶桑四十七个地区设立商铺,由随行四千黑旗军士兵佯装成店内伙计进行长期潜伏。
目的用于倾销商品,最重要的是通过贩卖商品大量搜集扶桑地形、水文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