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大乾的税收体系,郑文觉得总体上做得还是很好的,只是征税的力度还不够,只需组建庞大征税团队就够了。
郑文倒是想组建一个像后世美利坚那样的庞大强力税务局,拥有着收税武力,只要你拥有美利坚国籍,就得交税,甭管你在哪里,听听美国那句名言“美国人一生也逃脱不了的两件事,交税与死亡”,多牛,多霸气!郑文觉得,自己是皇帝,就该有这么霸气的收税团队!
至于其中的难度,肯定是很大的,但再大又如何,为了钱,郑文可以拼尽一切!
郑文越想越觉得这个想法可行!你想想,当收税的拥有武力,那就非常可怕了,为了收税,他们能干出的事,能超乎你的想像了!
而这时,锦衣卫指挥使郑一就从外面走进来,单膝跪倒在地,方才开口说道:“陛下,臣在查抄宋王府的时候,发现叛逆宋壬郑昭最小的儿子消失了,经过臣再三的追查,发现这是他在行事之前送出京城的,这件事请陛下示下!”
郑文见了郑一,方才开口说道:“起来吧!”说完郑文才起身,在宽敞的御书房中踱了一下步,沉思了一下。
又方才开口说道:“朕知道了,找到他,监视他,有反心,杀!无反心,就让他做一普通人吧,毕竟是皇室的血脉。”郑文有些感慨的说道。
“诺!”郑一是坚定的回答道。
这时,郑文又说道:“朝中的大臣们有什么东西?”郑文似乎是不经意的问道。
郑一听了,组织了一下方才开口道:“宰相刘大人今天在武德殿一小房间中傻笑了一下,秦飞秦大人被吴大人打了一巴掌之后,就回了府,一个人默默的喝了一会酒,一言不发,最后醉到了!”
“至于辽国公吴勇吴大人,今天这件事后就回府了,就很兴奋,也偷偷的独自喝了一次醉,直至醉得不醒人事!”
郑文听了,呵呵一笑,才又说道:“这武人有时候就这么难琢磨,其他人呢?”
郑一听了,仿佛并没有听到郑文的话,不紧不慢的开口说道:“吏部尚书王永这些天一直在吏部,忙着整顿吏部的工作。”
“户部尚书杨博这些天在忙着户部的工作,而且他提拔了不少小吏暂时充任户部官员。”说道这理郑一就停顿了下。
“继续啊!朕听着呢!”郑文是开口说道。
于是,郑一又继续开口说道:“工部尚书孙化这些天也一直在工部,这些天他一直和工部的相关官员在讨论大乾的工匠等级制度!”
“不错!继续!”郑文又说道。
“兵部尚书赵山一直在忙着兵部的事情,正在大力整顿兵部的风气!”
“刑部尚书周阔正带着三法司审理相关的案子,没说出什么出格的话!”
“至于礼部尚书钱昌……”郑一停顿了一下,方才开口说道:“钱昌钱大人和新任的礼部右侍郎蔡伟关系很好,他当着蔡伟的面说出,希望在他告老之后蔡伟能接替礼部尚书的职位。”
“呵呵!”郑文一听,就露出讽刺的笑容,又才开口说道:“希望如钱大人如愿!”
“就先这样吧!”
郑一听了,是一言不发,只直直的立在地上,等着陛下的吩咐。
郑文见状,又想了想,又才开口说道:“去仔细查查户部左侍郎王成这个人,你去吧!”
“诺!”郑一回应了一声,又对郑文行了一礼,方才退出了御书房。
郑文感觉有些累了,又坐回到了椅子上。
接着被打断的思路,又细细的思索接下来郑文所能想到的,军和人。
至于军队,则不必多说,大乾一百多万军队,庞大的数量基数,要想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郑文现在能做的,只能尽量维系这个庞大的体系,为他们保障好这个后勤体系就足够了。
而说到人嘛,就是官员,就是整个官僚体系!
大乾的官僚体系,分为官和吏两种,和其他封建王朝差不多,官是有品级的,十八品级,正从之分。
太师、太博、太保都是属于正一品,但在大乾均属虚职,当一个大臣或武将要退休的时候,且立下了重大功劳的时候,就会被皇帝加给这三种职衔,让他风光返乡,这是文武大臣最高的荣耀了,不可轻授,立国三百余年的大乾到现在为止也就不足百人获得过这种职衔。
而少师、少傅、少保也都是属于正一品的官职,亦是虚衔,在大乾就相对比较泛滥了,每当朝庭重臣退休之后,就会被授予这种职衔,一般是六部尚书这种重臣退休之后会被授予这种职衔,或是一些清廉典型的地方郡守这种级别官员退休之后死了,就会被追授这种职衔。
在大乾,只有三位官员,有从一品的官级职衔,宰相,大将军,枢密使;至于六部尚书,车骑将军,四征将军,则就属于正二品的官级职衔;各地节度使,督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六部左右侍郎,宗正卿则都属于从二品的官级职衔;至于正三品的官级,则是有些奇葩,只有督察院右都御史及燕京府尹这两个职位的品级是正三品,因此正三品在大乾的官场也是一个分水岭,之上就被称为高官,之下就不算什么高官了;地方各郡守、国相、各兵备道使就是从三品这个职衔。
至于正四品,六部郎中、各郡郡丞、郡尉等这些官员都是这个品级……
在大乾宰相这个官职有些另类,是开国之初太祖皇帝设立的,相当于其他朝代的丞相,初立时就只有一人,是大乾政治上的二号人物,这一点就是连未来储君太子也比不了。
但不知为什么,大乾自太祖后所有的皇帝都未设立其他的宰相来分割相权,三百多年来,大乾宰相只有一人形成了一种制度,虽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大家都认可的。
自郑文登基之后,他就发现这种制度有些尴尬了,作为一个雄心万丈的皇帝,一心想要大权独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唯我独尊,这种制度就是对他的一种制衡,因为相权尽归一人的宰相,做到了对皇帝相当大的挚肘!
因为许多事,只要宰相不同意,此时的郑文是很难实行下去的,毕竟自己亲信之人太少了,其他官员就算知道郑文的想法,在没有具体的成功案例的时候,即使嘴上虽会附和,但具体的行动就会大打折扣,这些一来就算实行下去了,达到的效果也不理想。
故此,在登基之初,郑文就趁着刘健的不注意,设立了内阁这个机构,其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分割相权。
又趁着江南糜烂的机会,郑文又借机把刘健送去江南,郑文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收拢一些亲信,找些志同道合的官员作为自己的马仔,让他们按着自己的意思冲锋在前,这才是一个皇帝最正确的做法。
至于赤膊上阵,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一次两次还行,但次次如此,就会造成与朝臣的隔阂,这是得不尝失的,除非你准备做一个朝臣心中的“暴君”,用武力压服他们,强压着他们为你做事。
但郑文心中认为,这种做法,只可以取得一时的成功,做不到长久的成功,毕竟你这代皇帝绝对的强势,但你不能保证下一代的皇帝也有你这种绝对的强势,人亡政息,江山变色,古今中外的例子不知凡几!
而郑文呢,则想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长久的帝国,不说万世,起码有千年的国运!
所以郑文呢,实行某个政策,不能绝对的强势,只能慢慢的来,一步一步的来,怀柔的对待朝臣们,让这种政策去影响他们的思想,改变他们的想法,让这种政策顺利的实施下去。
这才是政治上最常见的手法,政治嘛,就是站在高位上的人,他们之间不同的想法的不断碰撞,再妥协,形成决议,这才是政治!
而政治最主要的则是人,没有人是不可能有政治的,而这些人则是官员,在这个封建时代,只有官员配讲政治,其他的都只是陪衬!
而郑文想要对大乾实施各种各样的改革,那么这些官员就是重中之重,他不可能把所有的官员都变成自己人,因为凡是带着官字的人,在这个时代必然有其私心,或是干脆就是其他利益的代言人,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很正常。
他都有自己的私心,更何况其他人,而郑文要做,只是团结一批人在自己周围,形成以郑文为首的利益集团,再去影响其他人,把站在自己这边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自己的人搞得少少的,这就足够了!
而现在的官场,吏治之腐败,让郑文听了都头疼,都疼恨,但对他说,这又恰恰是个机会,不破不立嘛,这些官员倒下了,自然会有更多的官员爬起来!
这官场,就如大浪淘沙,轻的被水冲走,重的则沉到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