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之趣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镇军将军 > 第七十九章 令人神往的猛将

第七十九章 令人神往的猛将(1 / 1)

邵老二看着赵云那副古怪的盔甲,哭笑不得的说:“少爷,要是小人没看错的话,这副铠甲放在大清,那可是王公贝勒才能用的好东西。钢质色泽乌亮,隐隐泛出蓝光,是采用了日本人的百炼钢技法,每片鳞甲上都带有天生附带的花纹图案,这样坚硬程度不输板甲,重量却仅比皮甲稍重的上好铠甲,可谓是铠甲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不过,少爷现在可不是大清朝了,早就是洋枪火炮了,您还用这个挡子弹,估计悬!

赵云想想也是,这玩意跟头盔一样,防弹片还可以,直接抵御子弹,估计够呛!可是要是铠甲再加重,自己也背不动啊!

看赵云沉思不语,邵老二继续说到,“少爷,您还是派两个盾牌兵也身穿重甲,手持钢盾,在一旁保护您,这样估计能够好些!”

“有道理,咦!邵老二你脑子挺好使的吗?你是怎么想出这招来的?”

“呵呵,少爷您忘了小的在清军中当过兵,那时的哨长身边就有亲兵是专门为其挡子弹的。”邵老二不好意思的说道。

“嗯,不错,不错,这个法子好,不过两个不够,我要派八个,这样才能全方位保护我嘛!”赵云只顾自说自话。

邵老二在一旁听的一阵错愕!

试完了盔甲,赵云看着时间还早又拿起了一本古籍。这可是真的古籍哦!是问许副县长从县衙借来的,宜兴县的县志。

为什么要看县志?

因为赵云要找人,找三个非常牛的人物。其中两个还有些传奇、神话色彩。而这三个人除了最后一个,也是功绩最小的一个被人知晓外,其他两个都是名声不显。

他们三人分别是,周处、陈庆之、卢象升,他们三个都是宜兴人,不过不是同一时代的,但都是介于牛a和牛c之间的人物。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诚,赵云想在他们身上学习一点军事知识,哪怕是一鳞半爪也成,马上要上战场了,赵云心里也急啊!

这也算的上是临阵磨枪吧!

先来说说“阳羡第一人物”,周处。

周处(236年~297年),字子隐。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他爷爷也是官员,他应该算是官三代。

所以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后来为了改过自新去找名人学习,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在本地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其实周处青年时,陆云还只是个小孩,他的存在就是为了传达后面的话),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后来陕北,甘肃一带的氐人造反,朝廷找到梁王去镇压,权臣们就要趁机把周处搞去做前锋,好借刀杀人。周处的一个好朋友就上书给皇帝,说周处虽然忠勇果敢,但是结怨太多,到时候冲杀时没有人愿意支援,肯定会白白丧命。请朝廷不要派周处去送死,可当时的皇帝就是那个有名的纳闷老百姓为什么不吃肉糜的晋惠帝,哪里理会这么多。周处的朋友又劝他以终养老母为由,辞去这个差使,周处慨然拒绝,表示忠孝不能两全,既然做了这个,就不能顾及私义,死也就死了吧。最终还是随军出发了。

到了前线,梁王就以周处勇猛为由,让他带五千人马去冲击敌营,一晚上连催三次命其立即进战,周处以五千兵力,对阵七万敌军。战斗从早上持续到晚上,直到腹绥肠鸣,弦绝矢尽,梁王也没有派一个士兵支援,可怜周处最后竟死在乱阵中。死前赋诗一首: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梁黍,期之克令终。

好吧!猛虎和蛟龙都出现了,赵云不得不怀疑这龙到底是什么动物?

龙在华夏古代文化中,以特殊的涵义占据了各个领域,并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徵。

有关于龙的传说,就有夏朝君王孔甲曾经命令手下刘累养过龙。当时是一公一母,但后来母的死了,刘累就用龙肉侍奉孔甲。孔甲吃馋了,龙肉却没了,刘累就逃跑了。刘累就是现在刘氏这个大姓的始祖。

而日本人却喊着他们有龙的标本。

虽说在日本大阪速浪区的瑞龙寺,有条未长大的幼龙标本。但日本至少有两间瑞龙寺,一间是富山县高冈市的瑞龙寺,这件寺院很大,也是日本的国宝,但是并没有收藏任何龙的标本,而另一间,则是大阪速浪区的瑞龙寺,非常小,在地图上找不到,因为它的真正名字叫做“铁眼寺”。按照在大阪本地人的说法,这个铁眼寺其实只有几百平米,但是很出名并不是龙的标本,而是河童之手,

因为在日本有很多寺院自称拥有异界生物的标本,不过一般都是用鱼类鸟类爬行类和人类婴儿或者猴子的尸体拼接而成的,由于瑞龙寺从来不将这自称拥有的标本拿出来做研究,所以究竟是不是真品,无法证明。所以,在日本基本没人相信那是真的。

日本大阪的瑞龙寺展示的是一个小型的干制龙标本,这个龙标本据说是明朝时由渔夫在海边捕获,后由华夏商人出口到日本,被日本著名收藏家万代藤兵卫买下。万代藤兵卫又将标本捐给了瑞龙寺,一直保存至今。这个标本经过防腐处理,外面涂满金粉,龙头上有角,嘴边有长须,眼形巨大,有三只爪,全身覆盖鳞片,与雕塑作品中的龙相当接近。标本仅有一公尺长,可能是还未长大的幼龙。

不仅有龙还有人鱼、和河童干瘪的标本,类似木乃伊。

人鱼是公元1682年天和二年,日本外海有渔民捕捞到的,将消息告诉了喜欢收购一些稀奇古怪的富商万代藤兵卫购入。万代藤兵卫高兴的不得了,想要饲养活的人鱼,但富商万代藤兵卫公开将人鱼给世人看,不幸的是人鱼没活多久,就被万代藤兵卫养死了,结果被制成标本。

好了不扯那些了,回过头来看后面的五千对七万,这位猛人到底是怎么打的还是没说清,不过死战也算是一招,这点赵云对自己的傀儡兵还是有信心的。

那接下来再看另一位猛人,首先声明此人比中的猪脚还要牛叉,但却是真实人物,勿吐槽。

其实赵云找县志也就是想学学他是如何打仗的,就连用兵如神的一代伟人——太祖,虽然饱读兵书,仍然非常欣赏、佩服陈庆之。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对《陈庆之传》一读再读,在传记内许多处又圈又点,划满着重线,并充满深情地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看过华夏古代战争史,总有一些以少胜多的例子令人记忆深刻,

项羽彭城破诸侯:三万对五十六万;

韩信破赵之战:一万二千对二十万;

刘秀昆阳之战:三千对四十二万;

张辽合淝大战:八百对十万;

淝水之战:八万对一百一十二万;

……

这些仗按照一般人的逻辑都是不可能打赢的,但是无巧不成书,没有这些偶然,那么会体现出这些天才,而此地就有一位,陈庆之。

也许有些人认为以少胜多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天气下,巧合的偶尔为之,有可能这样的主将一辈子就打了那么一场惊天动地的战役。

可这位一辈子打了上百仗,几乎全部都是在一比数十甚至上百的比例下打的。而且很严重的问题是,他还是用少量步兵磕死大量骑兵的那种。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位牛人,在后世很多人还是从田中芳树的《奔流》中了解到有这么一位人物,对陈庆之的实力都觉得难以置信估计与他对阵的敌人也是这样想的,还有很多人大概也会惊叹自己竟然连这样的名将都不了解,华夏人竟然要由日本人写的小说来反哺历史知识,真是惭愧。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的将领。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后为武威将军。

一个“少”字,学问却是很大,因为陈庆之出身寒门可能是个庶族读书人或者小官吏(萧衍后来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写“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儿子。

中国古代,尤其是两晋南北朝那段时间,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线是相当严格的,庶族不大见得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他的武艺很差:“射不穿札,马非所便”,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可以说连普通小兵都不如。因此陈庆之的青少年,也许还包括中年,是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过的。当时的皇帝是梁武帝萧衍,陈庆之跟着皇帝先是下了二十几年棋:“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但他前半生的履历除了这个就是空白了。

直到公元525年,陈庆之才有了生平第一次带兵机会,那年他已经42岁了。也就是说他之前长年不得重用,就是陪皇帝下棋。但下棋的人脑袋聪明啊,况且和皇帝下棋更是要有水准,赢得多了皇帝不高兴,输的多了皇帝没兴趣,这个度还真是十分的难以把握。而他竟然和皇帝下了那么多年的棋,可见其脑袋绝对是非常聪明的。

陈庆之生平第一次带兵是被任命为武威将军和其他将领一起去迎接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投的,仗没打成,但开始了他只有15年的战斗生涯。

接受叛投后,萧衍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豫章王萧综接管徐州。北魏当然不可能丢掉徐州这块战略要地,派两位宗室元延明、元彧领兵二万,在陟口一带扎下营寨准备进兵,陈庆之得到消息之后,逼近敌人营垒挥师直击,这是他实实在在打的第一仗,很可能也是他所有战斗中实力比例与敌人最接近的一仗。1:10的战斗结果是,二元的两万人马在一通鼓之间被陈庆之的两千人马击溃败逃。从此两国都知道了陈庆之这个名字。

公元527年,陈庆之从曹仲宗伐涡阳,从他领兵甚少但有假节,从参与军机以及拥有假节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很可能是监军一类的角色。北魏则派遣宗室元昭等人领军十五万救援,前军部队赶到驼涧。当时手下只有两百人的陈庆之建议夜袭,另一将领韦放则认为敌军的前锋部队都是精锐,不易取胜。陈庆之最后说你们都不去我带我那两百人去。于是,他带领自己的部属二百,长途奔袭四十里,一夜之内乘魏军远来新至,打了个出其不意,击败了北魏的先头部队,北魏的大部队听到先头部队被打败了,全军震恐,行动迟缓,士气大跌。他确实了不起,他能够看清敌情,魏15万大军长途远征疲劳是肯定的,再加北人初到南方,水土不服,更重要的是大军中部族占了多数,这样一来他只需打散这些被拉壮丁给拉来,本来就不想打仗的部族队伍,然后趁势掩杀。

但双方的实力比较实在是相差太多,因此双方在涡阳附近自春至冬打了近一年,战斗上百次,胜负还未分,但北魏的援军已经在梁军的后方筑起营垒,形成夹击之势。曹、韦二人实在是打不下去了,准备撤退。陈庆之拿着假节在大营门口堵住部队,力主决战。曹、韦吓住了,把指挥权交给了他。陈庆之立刻率领精锐夜袭北魏援军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十三道营垒,破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梁军乘胜强攻,俘斩甚多,其余九垒皆溃。梁军大获全胜,魏军的尸首淤塞了淮水的支流。但这些和陈庆之后期的军事辉煌比起来,简直微弱得不值一提。

公元528年,北魏发生内乱,有实力的诸如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纷纷割据,而且尔朱荣大肆屠杀北魏皇室,没实力的象北海王元颢,就只有象春秋时期那样自托他国,借助他国的力量去成为本国的皇帝。于是元颢以本朝大乱为由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助其称帝。萧衍为了敷衍元颢,又有试探北魏的想法,于是以元颢为魏王,并以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兵7000人护送元颢北归上洛阳称帝。

其实元颢也知道自己的斤两,没打算真的打下洛阳,他出兵不久就称帝不走了,给封陈庆之为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一堆官职,命其继续督军西上攻荥阳,委任他自行战斗。于是在连绵的春雨之中,陈庆之带领自己直属的区区七千部队,开始了神话一般的北伐之旅。

公元529年4月,陈庆之领兵乘北魏征讨邢杲起义军之际,乘虚攻占荥城(今河南商丘东),进逼梁国(今河南商丘)。

陈庆之攻克荥城后,进军睢阳。睢阳的守将叫做丘大千,就是在陈庆之初阵中以十倍兵力据营防守而仍然被打败的那家伙。现在这仗几乎完全是当初那仗的重演:七千对七万,一样的一比十,一样的军力多的反而防守,不过这次丘大千吸取教训,连筑了九座营垒抵挡而已。但结果毫无二致:不怪丘大千,只怪他遇到了陈庆之。陈庆之假装精通妖术,令他的军队都身穿奇装异服,打仗时口念异语。荥城大战时,城下一夜之间竟突起数千冢,梁军皆穿白袍,四周迷烟,鬼号一响,数千兵士掘坟而出,魏兵见状四散奔逃,溃不成军。陈庆之一上午就攻陷了其中三座,丘大千完全失去了斗志,于是举众投降。其实是他事先挖好坟头,让兵士进去藏好,号令一响就出来,古代人很迷信,以为是阴兵,所以丢盔卸甲,扭头就跑.以后打仗魏兵有了心病。

元颢遂进驻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授予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时魏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军2万来援,占据考城阻挡陈庆之,考城四面环水,易守难攻。陈庆之在水面筑垒,攻下考城,生擒元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胜利之后,陈庆之继续进军洛阳。一路上有不少地方闻风归降。

5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众扼守荥阳(今属河南)、虎牢(今荥阳西北汜水镇)等地,以保卫京都洛阳。魏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等率羽林军7万守荥阳,以拒梁军。魏军兵锋甚锐,加上荥阳城坚,陈庆之攻之不克。时魏将上党王元天穆大军将至,先遣其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领胡骑5000、骑将鲁安率夏州步骑9000增援杨昱。又遣右仆射尔朱世隆、西荆州刺史王罴率骑兵1万,进据虎牢。魏军共计30万人,对梁军进行合围。元颢派人劝杨昱投降,但被拒绝。不久,元天穆与尔朱吐没儿相继而至,魏军一时旗鼓相望。没想到包围圈刚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亲自擂鼓攻城,只一鼓,梁军便悉数登城。勇士宋景休、鱼天愍首先登上城墙,梁军相继而入,遂克荥阳,俘杨昱,杀其属下37将,生刳其心而食。陈庆之收缴荥阳的储备,牛马谷帛都不可胜计。七万守军的荥阳挡不住七千白袍军?汗颜啊!

不久,元天穆等引20万援兵围城,注意:其中有十五万是精锐的少数民族骑兵。占领荥阳的陈庆之看到二十余万北魏援军浩浩荡荡压到城下,压根没想守城,遂率3000精骑背城而战。大破之,三千对二十万,双方大部是骑兵。陈庆之三千人全歼北魏二十万援军,鲁安于阵前投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陈庆之大概还觉得不过瘾,带着这三千人顺便进军虎牢关,有一万精锐、踞雄关险要的虎牢守将尔朱世隆不敢战,弃城而逃,梁军俘魏东中郎将辛纂,魏孝庄帝元子攸为避陈庆之锋芒,被迫撤至长子(今山西长子西)。此时,陈庆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但他没机会打洛阳了,因为洛阳守将元乂、元延明直接投降了。元颢遂入洛阳,魏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颢入宫。元颢改元大赦,然后开始学习其他君主,花天酒地。又加封陈庆之一堆官职以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

不久,上党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4万攻克大梁,并分遣王老生、费穆进据虎牢,刁宣、刁双入梁、宋。陈庆之闻后,率军掩袭,魏军皆降。元天穆率十余骑北渡黄河而逃,费穆攻虎牢,将克,忽闻元天穆北逃,自以为无后继,遂降于陈庆之。陈庆之又进击大梁、梁国,皆克之。

这时,远在南方的梁武帝闻讯后,再次亲书诏书进行嘉勉。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梁书·陈庆之列传》)。也就是说,别管你多牛,有多少人,碰上这支部队最好绕开走。陈庆之又以7000之众,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

但接下来,陈庆之又遇到了人海战术,接到手下一连串的败阵报告之后,尔朱荣倾北魏自己控制之下的几乎全国之兵,号称百万,当然这些人中已经是把负责后勤的都给算上了。从北边南下攻打洛阳。洛阳附近的小城在尔朱荣重压之下,又纷纷反叛。陈庆之在元颢看来虽然功劳盖世,但一开始就没想把答应南梁的条件当回事情的元颢是不可能重用他的。陈庆之自己也清楚得很,主动要求到黄河以北去防守洛阳的门户北中郎城(不久就成了元颢军黄河以北唯一的据点)。尔朱荣也执意要和陈庆之分个高下,于是一股劲地攻打陈庆之,三天打了十一仗,七千人的陈庆之部队把上百万的尔朱荣部队打得死伤惨重,尔朱荣简直都绝望了,下令退兵。

好吧!虽然北魏时期记史普遍有夸大的成分在里面,例如曹操赤壁之战号称百万,实际不过数十万。但是就是把他战绩全部除以10,能一路杀过来还未尝败绩的,赵云盘算着和自己同名的那位三国猛将不知道是否能够做到……..

公元536年,东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万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一个臭名昭著的家伙)乘胜进军淮上,并写了信劝陈庆之投降。陈庆之迎来了他一生之中最后一战。陈庆之手下当时不到万人,梁武帝紧张之至,急调援军驰援。刚刚出发不久,军至黎浆(寿春南,今寿县南),前线传来消息:侯景队已经被歼灭,侯景抛下辎重,只身逃跑。陈庆之已击破侯景。时值大寒雪,侯景弃辎重而逃,陈庆之则收其辎重而还。

不过,爬梳各种立场的史籍记载,挤干神话中的水分后,陈庆之依然不失为一代杰出战将,有他的白袍飘飘,起码我们不会再将亚历山大数万人破波斯百万大军的战绩视为不可复制的传奇。

除了以上两位颇有神话色彩的人物之外,最后一位比较贴近现实了。卢象升(1600~1639)明朝将领。字建斗,别号九台,宜兴(今属江苏)人。少年时爱读兵书,喜习骑射。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后任大名知府。崇祯二年(1629),后金军入关,兵逼京师(今北京),他募兵万人入卫。次年,进右参政,受命整治大名(今属河北)、广平(今河北永年)、顺德(今河北邢台)三府兵备,所部号称“天雄军”。六年起,参与镇压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农民起义军,直至九年九月出任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练兵御清。十一年冬,清军三路大举南攻,卢象升主张坚决抵御,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因握有兵权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一意主和,事事掣肘,使卢象升屡战失利。但他誓死决战,激励将士奋杀。是年十二月(1639年1月)在巨鹿(今属河北)与进犯清军多次作战,均取得胜利,他率领的二万军队也死伤15000多人。但高起潜断绝了他的给养。卢象升率领不到5000人的部队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与清军作战,陷入了清军重重包围之中。又因高起潜故意按兵不动,援军迟迟不至,卢象升最后激战终日,力竭阵亡。有一位亲兵为保存他的尸首,伏在他尸体上,身中二十四箭而亡,可见战况之激烈。后朝廷追赠兵部尚书,谥忠肃。有《卢忠肃公集》。卢象升死于三十九岁,经常有人把卢象升和岳飞相比,比如晚清黄道让的挽联有“数三十九岁名将,岳家哀,卢家尤哀”之语。有关卢象升的书,仅有几本他的不同版本的奏章集,四九年后研究他的论文一篇都没见过,他似乎被人们渐渐遗忘了。

黄裳一九八六年的宜兴游记说他看到过卢象升的重一百三十六斤的练功刀,铁锈斑斓,通体作古铜色。卢象升只能以人格魅力来感染手下,身先士卒,与部下同甘共苦,时时激以忠义。值得注意的是义军的作战特色,流寇战术来去如风,两军交战,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但要对流寇作到知彼,谈何容易。洪承畴的厉害之处是善于调配各方力量进行协同作战,多方围剿,而卢象升采用的是另一方法:悍勇力战。

看完三位大佬的战绩,赵云总结出了一点,那就是,死磕!就算没有三位的牛叉叉,但老子有羊皮卷,用人海战术也能磕死敌人。

最新小说: 木叶之赚钱养家 召唤玩家后我成了海王 穿成病弱反派后 火影中的学习大师 从乡村球队走向豪门列表 北地枪王张绣 全职召唤法师 小倾心 变身反派少女 下路禁止秀恩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