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婶婶,侄儿这里正好有一宗好买卖,想要交给大婶婶做……只是怕大婶婶不答应。”
“蓉哥儿可是拿我当外人?”李纨难得展露一下笑颜,她现在对贾蓉的一言一行都很有兴趣,殊不知,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信号,当一个女人对一个陌生男人感兴趣时,那她多半是对这个男人有点这样那样捉摸不透的心思和想法了……
“大婶婶这叫甚么话?买卖虽是个好买卖……却有伤风化,只怕大婶婶不肯答应的。”贾蓉压低了声音说道。
“蓉哥儿且先说说看。”李纨瞧着贾蓉煞有介事的模样,好奇心便越发浓厚了。
“大婶婶,这是我最近设计好的女式内衣简图,您瞧瞧罢。”贾蓉说着把几张画好的简图交给了她。
“蓉哥儿……这,这确实有伤风化啊。”李纨只粗略瞧了几眼,一张白皙的俏脸便如同红布一般了,赶忙把图纸重新塞回贾蓉手里,贾蓉正准备要接,却不想被眼疾手快的探春夺了去。
探春笑道:“甚么好东西看得这么津津有味,也让我瞧上一瞧罢。”
探春仔细瞧了瞧,很快也和李纨一般反应,立马将图纸塞给贾蓉,一张小脸红红的,只轻声啐道:“蓉哥儿也是个不正经的,竟能想出这等玩意儿来,可见是坏了心的。”
“大婶婶,三姑姑可是冤枉我啦,虽然设计上大胆了点,但是若是真的做成了这些样式……那便是个不缺钱的买卖啊。”贾蓉两眼放光。
石头记显然是明形清骨的文学架构,因此这个世界既有明朝的影子,也有清朝的规矩和制度。
在新款女式内衣的设计上,贾蓉是仔细调查过的,如今的市场一般分为两种内衣:主腰和肚兜。
“主腰”的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
清代的“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
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
明代大诗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便形象地道出了人、色彩、内在服饰的异面关系。
“富贵之家,凡有锦衣绣裳,皆可服之与内,五色粲然,使一衣胜似一衣……”中国古代女子内衣的色彩经营上以“浓烈煽情的对比法”和“温情含蓄的调和法”最具特色,浓烈煽情的对比法中如红与绿,蓝与黄的强烈反差来营造一种对比力度,再用黑白,金银的间隔安插起到丰富的视觉效果……
李纨自己也是女人,也难怪会觉得脸红心跳了,不过仔细一想,的确是个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像她这样的失业寡妇都觉得是好买卖,贾蓉怎么会看不出来?只不过呢,他很清楚这个时代的男女大防关系很是严格,也知道李纨在担心什么,李纨不是不想做,但是她又不能亲自下场去做这样的买卖,这不符合她这个阶层的社会身份……
封建官家的女人都有阶级性,就连林黛玉,骨子里也是看不起戏子龄官这种下九流的,背后对刘姥姥这种农民也百般嘲讽,骂她是“母蝗虫”,殊不知,她们这些人的衣食父母,其实就是她们所最瞧不起的那一类人所贡献的。
“大婶婶,其实这买卖好做得很,只不过得找个合适人替咱们看店……事后分人家一些好处就是了。”
“那依你看来,谁适合做这件事呢?”
“大太太娘家有一内侄女,何不下了帖子将她请来?”
“不好吧,人家清清白白的姑娘,请来做这个……”李纨有点犹豫,虽说是个合适人选,可女子抛头露面去做这种买卖,定然是会被人指指点点的,没得坏了人家姑娘的清白名声……
“那邢家姑娘是个通人情的,且家境一般,若是说好了,她定是会来的,另外,这买卖咱也不能交给外人掌着,不然总免不了再出一个赖家……”
贾蓉正说着,突然就发现听众多了几个,原来惜春、贾宝玉等人已经旁听好一阵了,很不好意思的,贾宝玉对迎春、探春、惜春与贾蓉亲近很是不满,自己才是花丛中心,哪里想到,他一过来,贾蓉反倒不乐意说话了。
“蓉哥儿,你如今可是掉钱眼里了,可见是个禄蠹了。”贾宝玉毫不客气地吐槽,他是个最不爱读书的,对于经商也是批判。
对于这种极品货色,贾蓉只是不卑不亢地说道:“二叔,侄儿如今掌着东府才晓得这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贵重,咱们今日这待客茶,外边就要卖三十两七钱,还有这点心,除开制作费,五两银子一块,还有那栽种的莼菜,外边卖三两银子一斤……”
贾蓉越往后说,贾宝玉的脸便越是白一分。
“二叔再怎么觉得侄儿不该干这事,却也该晓得侄儿管着东府上下几十个人的吃喝嚼用,也该体谅一二才是。”贾蓉说完也不多废话,自顾自地走了,贾惜春便跟了上去,拉着贾蓉说话。
“宝兄弟,这次你可是冤枉蓉哥儿,他如今袭了爵,自然要掌着东府,否则岂能服众?你也该学些人情世故才是。”迎春说道。
“二哥哥,你这次可是说错啦。”探春皱眉看了宝玉一眼,随即也跟了上去。
“宝兄弟,你自去罢,嫂子我也告辞了。”李纨客客气气地起身。
一时间,所有人都给宝玉一句话搅得不打算接着聊下去了,纷纷起身告辞。
宝玉却一脸不忿,自己哪里说错了吗?蓉哥儿如今眼里只剩了钱,却哪里还像个国公府的公子,分明就是个商人!
五天后。
街边的叫卖声、喧哗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一个凉棚搭起来的小摊位,青布垫上三碗酸梅汤,罗愍头戴瓜皮帽、穿着灰马褂,旱烟袋桌沿一敲,皱起眉头:“贾小公子,你说,叫我们搞民间驿传的去送书?还要南北往返?”
“不错,当今天子重文章,两位掌柜,如今的时局,什么人的钱最好赚?读书人!笔墨纸砚,哪样是便宜的?尤其是时文书籍,比消遣的还要好卖。”贾蓉微微一笑:“你们,一个搞驿传,一个开书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不然,大可以合伙。罗掌柜运江南时文、名家诗书,在北方,必定大卖。”
贾蓉也不是凭空揣测的,清朝就有商人这样干,大发横财。
事实上,后人包括当时读书人,或许会简单地认为,古代的商人、农民教育程度低,没啥智商,这就是在侮辱古人和先辈了。
清朝前期,商人已经完全发明了打广告、买一送一、促销等手段。
至于小民的智商?明清时期人民健讼,为了打赢官司,不惜自残诬陷,手段层出不穷,多少知县、知府焦头烂额不胜其烦……读书人,大可不必心存优越感,不知变通,在民间也会吃亏的。
罗愍、沈立春自然知晓其中盈利,但这样还不够,贾蓉如今也是胜券在握道:“两位,若是能使我少年成名,何愁没有赚头?”
一旦成名,就可以热销,扬名之后才能立万,而且批阅有讲究,必须快速、精准,比如眼下他摆在桌上的这本《老残游记》……定然可以大卖。
实际上,这两位已然有点动心了,贾蓉的来历、名声,他们也有耳闻的。
“小哥的这几篇《老残游记》……唔,没有《金瓶梅》好看,怕卖不出几本。”沈立春老神在在地喝茶:“还是《金瓶梅》最好看……小哥你且说说,怎么个参股法?”
带颜色的好看,你干脆去看《玉蒲团》、《洞玄子》之类的得了,贾蓉好笑道:“不急卖不出去,明年,明年‘世仁先生’的书定然热销。
其一,我的书、画拿进来,不收钱,一年之内,只收卖出去的一半,另一半,投进来作为经营书铺之用。
其二,这书铺还是你们经营,我不插手,只按投进来的比例分红,你们若是有深谋远虑,我敢保证,不出三年,书社就能开遍大江南北……”
两人面面相觑,都有点不信,但沈立春已经猜测到那些书必然是贾蓉亲笔所写了,谓之天才,毫不为过,他如果少年成名,广交读书人,书铺当然是能大大赚钱的……罗高才瞅着书上的署名“世仁先生”,道:“这时我们跟你干,也不亏,小哥的人情世故、才学我们心里有数。”
写书,不容易,他不是光脑,《老残游记》这种优秀作品,只是大体上记得情节,他遣词造句可谓绞尽脑汁,不满意的草稿不知费了多少,钱,也不是那么好赚……
看看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孩子夭折,老婆病死,伟大的《金陵十二钗》(作者原准备叫此书名)还因为文字狱不得不歌功颂德,而且被迫腰斩了。
施耐庵、蒲松龄他们也不好过……写手,无论古今,都是苦逼的命,这时代根本没有正版的概念,即便有正版,盗版也是满天飞……胡适和俞平伯的新红学之前,世人根本不知红楼作者是曹雪芹,老曹何其悲哀。
而贾蓉一本书能赚几十上百两,不是古代书好卖,是生产、印刷条件所致,穷人家,笔墨纸砚买不起。
书,客户多半是富人家的,昂贵一点,也不足为怪。
黑油大门内的小院花厅,歌舞升平,贾赦左看看,右瞧瞧,胡子揪断了一根:“蓉哥儿……你是说,要以我们西府大房的名义捐一千两出去?”
贾赦心里活动起来,邢夫人又说叨几句,又对贾蓉说道:“蓉哥儿,你这么做是打算如何?”
“大老爷、大太太,我需要大房出人手替侄儿做买卖,放心,银钱定然不会少了大房那一份的。”贾蓉坐在一边,安安稳稳地喝茶:“侄儿明年准备参考武秀才。顺天府在神京建立义仓,这一千两,是投给顺天义仓的。”
贾赦、邢夫人一言不发,看他怎么说,白白捐钱吗?怎么舍得?
贾蓉继续:“第一,以咱西府大老爷的名义捐赠给顺天义仓捐钱,是利国利民,是好事,赚的是西府大房的好名声。
第二,义仓不是无私捐款的,是类似于印子钱的借贷关系,当然,这种借贷的利息不超过二三分,无论怎么说,受灾民众到时还款,这一千两,是能起到效益的。第三,东府如今名声扫地,正该有所作为表示才是,故而侄儿也打算捐赠一千两聊表心意。
第四,神京官员等见此必定大喜,大老爷、大太太,既有名又有利,何乐而不为?”
“好!好啊!”贾赦十分惊喜,既然大房选择和东府合作,自然是大家都要出力的,他就怕贾蓉说话不算话。
邢夫人斟酌,不满道:“谁告诉蓉哥儿你的主意?莫不是蓉哥儿自个儿想出来的?若不是用到正途,小心你的皮!”
她心尖儿在滴血,一千两啊,真是败家。
“大太太若不放心,到时可派人去顺天府查查。”贾蓉不卑不亢,我也不求你办事,只让你拿个正经态度出来,邢夫人如此吝啬抠门,一千两都不好抠出来,这事情确实难做得很。
贾赦邢夫人商议一番,这才把贾蓉的心腹小厮立楮叫进来盘问一番,立楮一一回答,确认没问题后才吩咐秋桐取了一百两金子来,一千两银子可背不动,换成金子,立楮乐开了花。
贾蓉却看到秋桐有点手足无措,那种慌张、脸生红晕,掩饰不全,贾蓉就知道:“贾琏最近大概又和秋桐偷偷私会、眉目传情了,关系真乱、城里人真会玩。
贾蓉回到东府书房,深呼吸一下,随即墨条一挥,将此前贾宝玉等人与自己会见时的情景用素描一一回忆、勾勒出来,屏神、静心、稳气,看看身边的俏美丫鬟,远虑近忧,通通不再去想。
他本是聪明人,融合了原主人一部分灵魂记忆,更觉记忆力好。渐渐地,一笔一划之中,揣摩到了一点点玄妙意境。
晚饭吃了柳五儿等人做好的板栗烧野鸡,贾蓉才觉得自己过上了富足生活,这可比范仲淹“划粥割齑(咸菜)”要滋润太多了。
晚间天气凉了不少,倒被晴雯等人“训斥”了一番,随即给他披上了大氅。
晴雯整理桌炕时又说,迎春探春二人发起邀约,希望多和他聊聊天,贾蓉便掏腰包给西府的柳嫂子(柳五儿的母亲),置备了黄酒、瓜果蔬菜,还讨厨房要来了好几套自斟壶、紫砂壶、檀木杯等,晴雯欢快地忙上忙下,提了几转食盒,有糖果、点心、松仁、花生、鹿肉等,总计费银五两,因为厨房还要赚一笔。
想吃牛肉干却是不行了,牛肉不常见,农业为本的时代,平民杀牛也是犯法,能吃鹿肉就不错了,晴雯叫立楮等人搬了好多火炉进来,预备烤肉,贾蓉里间顿时就闹哄哄的,贾惜春闻着香味便也跟过来了,一时间欢声笑语、美味飘香、烛火映照,书香气都没了,
鸳鸯、平儿也来了,这两位是代表自己来的,回过主子,她们情商、智商都高,一位是贾母秘书,琏二爷见了都恭恭敬敬,一位是凤姐心腹,从前代行权力,积攒了好名声。
小蓉大爷如今是贾府唯一一位在为生计四处奔波的男性主子,大老爷、二老爷如今都夸,万一将来做了武官呢?
王熙凤本是不愿平儿过来的,但为了营造出“婶侄情深”的假象迷惑王夫人,便也同意了,王熙凤自己不贤惠,却惯会装贤惠,妥妥的心机婊,果然,她决定对付自己的好姑妈了。
门里门外的丫头,总计有晴雯、鸳鸯、平儿、珍珠(后改袭人)、司棋、绣桔、侍书、入画、鹦哥(后来的紫鹃)等等,这些比较有体面,有的入座,有的不入座。
鸳鸯便提议来行酒令,贾蓉却是没答应的,只是自顾自地喝茶,吃烤肉,嗑瓜子……看着桌上的烤肉,他顿时眼睛一亮:“我又有了新买卖可做了!”
“蓉哥儿如今真是掉钱眼里啦。”贾惜春嘟嘴摇了摇头。
作为嫡亲的“四姑姑”,她端起长辈的架子来“批评”贾蓉这种不走心的行为。
“蓉哥儿可是个正经人嘞,如今为了东府东奔西走的才说明他上心呐。”探春笑道。
东府的变化,她是一直看在眼里的,自然也明白,这一切都是贾蓉的努力。
“我倒是觉得蓉哥儿这样挺好的,东府在他这里一天一个样,每日都在变好,岂有不高兴的?”迎春难得多吃了些烤肉,此时笑盈盈地看着贾蓉,美眸中多了几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