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病逝,享年51岁,葬于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
在老朱伤心欲绝的时候,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已经就藩的藩王们,在这个时候也少不了要回来祭拜。
老朱伤心欲绝,马皇后和他相濡以沫,两口子起于微末。
朱雄英需要考虑搬出坤宁宫了,现在他也不适合继续住在坤宁宫了。搬回东宫,这也是朱雄英现在应该做的事情。
太子东宫现在没有太子妃,侧妃吕氏暂理东宫事。而马皇后过世,李妃摄六宫事。
老朱伤心欲绝,有些会不过来神。好在还有太子,让他有些许安慰。
忙着批阅奏章的老朱听到了小太监的汇报,“陛下,太孙来了。”
朱雄英拎着食盒,进入奉天殿后说道,“皇爷爷,该用膳了。”
“英儿啊。”老朱露出一点笑容,说道,“咱没胃口,你吃吧。”
“皇爷爷,我可是答应了皇祖母的,要照顾好皇爷爷起居。”朱雄英一边布菜,一边说道,“皇爷爷,可莫要让我在皇祖母跟前失信。”
一个小太监有些紧张、为难,不过还是小心翼翼的靠了过来。只是还没有动手试毒,就被老朱一脚踹飞。以前这些,都是马皇后亲自主管的。
也不是满汉全席,只是一些比较家常、普通的食物,不过朱雄英还是很注意荤素搭配的。
老朱吃着饭,想起来什么说道,“你皇祖母走了,这些时日咱也忙的厉害,你怎么回东宫了?是不是太子在瞎说什么?”
“皇爷爷,皇祖母不在了,我住在坤宁宫也不好。”朱雄英笑着说道,“其实若不是我自小在皇祖母跟前长大,一直住在那里也有悖礼制。”
老朱冷哼一声,什么礼制不礼制的,这还不是要看他怎么来看。
“也是,你现在也长大了。要是你皇祖母还在,你住在坤宁宫也就住在那,没事,现在搬回去也好。”老朱吃着饭菜,随口说道,“就是咱想太孙......”
想起来了什么,老朱放下筷子。
以前如果处理完政事还可以回坤宁宫,他知道老妻、孙儿会坤宁宫等着他。可是现在一切都变了,妻子离开了,孙儿也搬走了。
有些事情,或许时间才是最好的良药。不过也很有可能,哪怕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未必能够真正的做到让人心里的伤痕得到痊愈。
马皇后的离世,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只不过现在有些人是有意识的在忽略一些事情。
虽然也有朝廷大臣在不断的说着续立六宫之主,但是老朱根本不可能采纳这样的建议,他的心里皇后永远只是一个人,那个位置不可能有其他人能坐。
皇后的位置没有人可以取代,很多朝廷大臣、文武百官也就认了。可是东宫一直不续立太子妃,这也不叫个事啊。
老朱的心里有着小本本呢,那些请奏续立太子妃的大臣、勋贵,老朱都记在心里,也会分析这些人的动机。
搬回东宫的朱雄英,他看起来越发忙碌了。
除了每天一个半时辰读书,半个时候练武、半个时辰听兵法之外,他还需要照料老朱的一日三餐。尚膳监掌印太监已经习惯了,每日都要来向太孙汇报情况。
老朱也习惯了,他知道这些食物都是尚膳监做的。只不过他更习惯的是除非有特殊情况,要不然都是他的太孙拎着食盒过来,陪着他用膳。
朱雄英不知道他被后宫里的一些妃嫔咒骂过多少次,因为现在的皇帝陛下有些时候办完事了,或者刚刚和妃嫔聊完天。绝大多数时间是不会留宿或者陪着聊天,原因是担心耽误和太孙用膳,还要教导太孙呢。
“太孙,按照太孙的吩咐,匠人也多有摸索。匠人用石炭末加水和黄土混合,可制成炭球。”
“匠人将筛子挂起来......洒匀、晾晒,经过大约五天的时间,待其干透便可用。”
朱雄英耐心的听着,煤炭的使用在国内早就有了。煤铺这些,在元朝的时候,在一些地方也都有了。所以煤炭有‘炭毒’这样的事情,很多人也都知道了。
而朱雄英也很认真,捡起一块核桃大小的煤球。
蜂窝煤暂时还没有出现,但是朱雄英觉得自己可能是将一个在未来会被淘汰,但是现在足够先进的行业给带出来了。
摇煤球,这曾经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行业,只不过在蜂窝煤出现后会被淘汰。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朱雄英交待工部仔细研究,总算是稍微的搞出来了煤球了。
朱雄英微微点头,随即说道,“好,列个条陈,报给太子殿下。”
说完这些,朱雄英说道,“你,带些煤球随我进宫。”
激动啊,小小的工部管事,如今有机会进皇宫、可以得见龙颜。也亏得他努力,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一直很努力,带着手底下的将人,总算是将太孙说的那些东西给制出来了。
一路上,朱雄英也没少说些事情,比如说成本、比如说煤球的燃烧效果等等。
“皇爷爷,孙臣给手下人请赏了。”到了奉天殿,朱雄英往地上一趴。
朱标放下狼毫笔,瞪着朱雄英说道,“胡说些什么?”
“太子殿下,儿臣两年前曾向皇祖母立志,要让百姓吃饱穿暖、在冬日里不被冻死。”朱雄英很坚定、很果决,“两年来,儿臣始终不敢怠慢。今日工部总算制成煤球,虽不能让天下子民冬日里都暖和着,但是好歹有些帮助。”
老朱和朱标都知道这些事情,或者说朱雄英这么一提,他们也想起来了。
老朱笑眯眯的看着朱雄英,问道,“哦?英儿,快说说。”
“皇爷爷,煤球就在殿外。”朱雄英笑着说道,“都是石炭末加黄泥、水,成本不高。虽不能说所有人都用得起,但是普通人家烧起来,比木柴该是要省些。边军苦寒,冬日里也可以取暖。只是炭毒需谨慎,得稍微通风。”
这一下老朱和朱标认真起来了,如果真的和木炭差不多成本,那么这些个煤球,说不定能够派上更大的用场。毕竟有些地方,尤其是边军所在的地方,不一定有太多木柴。
朱雄英还是能够做些事情的,虽然他现在做的事情也只是一些小事,或者只是帮忙稍微的改进一些小东西。
但是这也都是有效果的,朱雄英的表现自然也被很多有心人关注着。
礼部尚书赵瑁上奏,请立朱雄英为皇太孙。
朱元璋心动了,因为他的长孙马上就要十岁了。按照皇明祖训,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
再等等,眼看着太孙就要满十岁了,老朱不可能不动心。
朱标最近压力有些大,因为他的父皇越来越嗜杀了。虽然他知道这是为了整顿吏治,只是有些时候太过惨烈。
元朝末年的官僚机构极为腐朽,官吏贪腐成性,以至于老朱在建国后十分注意政风甚至达到矫枉过正的地步。他一方面提倡廉洁,要求各级官吏遵纪守法,廉政爱民。另一方面对于官吏犯法特下重典,以吓阻官吏贪污腐败。
前两年的空印案,让朱标有些担心。
这是因因空白盖印公务文书而引发的案件,朝廷制度,每年各个布政使司下属府州县都需派出审计官吏前往京师户部,核对其所在衙门缴纳中央官府的钱粮、军需事宜。
所有账目必须和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
但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
这原本是从元朝既有的习惯性做法,钱粮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损耗,所以从运送一直到户部接收时的数字一定不会相符,在路上到底损耗了多少,官员们无法事先预知,只有到了户部将要申报之时才能知道其中的差额,所以派京官员都习惯用空印文书在京城才填写实际的数目。
但是老朱听说了,觉得这是官员相互勾结的欺君重罪,因而下令处罚所有相关官员,他诛杀了数百名官员。
他的父皇要是开始杀人,没有人能拦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