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郁离开了钩树岭,脑中盘算着今后的打算。
首先要想办法弄到钱,回去讨好黄伤,可是自己孤身一人在这北天十万山,连个认识的人都没有,想一狠心当回山贼,拦路劫上几天银两也能凑够,但是太史郁怎么也狠不下这心,思来想去,只好去酒馆里找些流水的生意来做。
三日后,吴鲂镇。
作为北天十万山最大的镇子,这里一直被誉为是“武者天堂”,张、王、黑、罗,四人虽然已经算是瓜分了整个中州的武林,但是北天十万山是个例外,不知是什么原因,四人的势力都不愿意过多地渗透这里。不仅是张、王、黑、罗四人,就连中州三大抹头组织——极目楼、黄粱屿、孙家老店,三方渗透北天十万山也是屡屡受挫,始终也没有扎下脚跟,形成规模。久而久之这里就成立中州武林后起之秀们崭露头角的舞台。
吴鲂镇更是不少怀揣武林梦的少年第一个踏足的地方,百余年来这个小镇越扩越大,说是镇子,但实际俨然已经成了一座庞然巨城。“不尚天”就是吴鲂镇中众多的酒馆之一,掌柜的姓崔,四十多岁的年纪,圆脸小平头,见谁都笑眯眯的,因此镇子上的人都叫他“眯眼崔”。
虽然崔老板见谁都是笑眯眯的,但爱笑并不代表就没有烦心事,相反的,他的烦心事比平常人还要多,这吴鲂镇的酒馆少说有四五十家,自己的这间并不算太高端,也没有什么精彩的噱头,只不过是附近的住户总来光顾,勉强维持。
本来崔老板已经存了一笔养老的钱,就等过几年儿子长大了,就把酒馆传给儿子,自己回老家养老,但是万万没想到,前几天自己的儿子竟捅了天大的篓子,因为琐事竟然将”神君营“元文清,元大人的侄子给打伤了,崔老板是四处托人找关系,将养老钱都花了出去才保了儿子一条性命。
崔老板欲哭无泪,看来只能终老在这破酒馆中了,不过今天来的这个年轻人却让崔老板眼前一亮,凭借多年识人相面的本领,崔老板一眼就看出了这个人武功一定是出类拔萃的。
一般来找流水生意的灯头都是三吹六哨,吹牛一个赛一个,真有什么棘手的任务了缩的比谁都快,但面前这个人不同,虽然脸上布满了疤痕,但是少年的一双锐目令他印象深刻,而且虽然没有过多地介绍自己,但言语中的那种自信的感觉非常强烈。
崔老板突然想起了他们这行的一句黑话——掌金灯。
虽然做流水生意的灯头有千千万万,但归纳起来无非就三类人。一种是上不了台面的泼皮无赖,平日好吃懒做,在当地混不下去了就换个地方,能蒙就蒙,能骗就骗,等名声臭了就再换个地方,反正中州这么大,足够他们这么混完一生;第二种是因为犯了门规被逐出师门的武人,这类人是灯头这个行业的绝对主力,当然,各人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每个酒馆都要设法养上一两个这样的灯头,这流水的生意才能步入正轨;至于这第三种人就比较宝贵了,他们是正真意义上的高手,能接一般人不敢接的生意,这些人都是在江湖上有些名声的人物,但由于种种原因一时手紧,又不屑于干一些杀人放火的勾当,因此就会选择暂时做一阵子灯头,等银两攒够了就消失不见了,如果遇到这样的人,做为老板一定要想方设法将其留住。这种慧眼识人的本领就叫”掌金灯“
崔老板觉得面前的这个少年就是灯头里的第三种人。
太史郁同样也再打量着这个笑眯眯的掌柜,这样不大不小的酒馆刚好是自己需要的,即可以接到一些比较赚钱的生意,又不会太过暴露,悄悄赚钱,然后悄悄离开。
而且太史郁对这个姓崔的老板的第一印象也比较好,看上去也是比较随和之人。
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崔老板特意嘱咐小二将店后面的马厩收拾一下,让太史郁先在那里住下,太史郁一阵推脱但崔老板态度很坚决,太史郁道谢之后也就随了他。
出乎太史郁的意料,这灯头的生意异常的火爆,几乎每天都有生意找上门,有替人传消息的活儿,有寻衅报仇的活儿,有短期给人当护卫的活儿,总之种类繁杂,太史郁也不挑三拣四,只要是报酬优厚的太史郁都会抢着干,崔老板暗中观察了几日,越发觉得这个少年是个人物,于是过了几天崔老板给太史郁准备的一件小客房,太史郁自然是千恩万谢,干起活来更加卖力。
但崔老板还有另一层意思,他知道太史郁这么拼命地接活儿无非是想尽快攒够了银子好离开这里,说不定明天太史郁就会突然消失,因此他要抢在太史郁还在的时候让他完成几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比如元文清的侄子。
崔老板因为这件事将养老的钱都折了进去,心中自然是不甘。但他没有办法,如今在吴鲂镇的地界上,元文清风头正盛,谁也不敢去招惹他,且不说他手下的那只三百人的精锐队伍,单单是他与祸忌的要好关系就足够让人忌惮。
虽然祸忌生活在北天十万山西边的青菖城,但是二人书信往来从不间断,祸忌每年都要来吴鲂镇找元文清聚上几日,那祸忌可是瞪眼就宰活人的主儿。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祸忌虽然恶名远播,但还是太年轻,一些江湖上资历比较老的人也没太把这些小字辈放在心上,真正让元文清能在吴鲂镇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原因,全凭他这个特殊的姓氏。
没错,元诡是元文清的叔叔。
单凭这一个理由就足够了。
因此崔老板才想到了太史郁。
元文清的武功极高,但是他侄子就是个废物,整天游手好闲,招猫逗狗。想找个人收拾他很是容易,但本镇的人或者周边的人都知道这元家的人不能惹,本来崔老板已经死了报仇这条心,但是与太史郁几天的攀谈下来,崔老板对太史郁有了一定的了解。
太史郁还是太年轻,虽然心中做着防备,但还是在不知不觉间露了自己的底,崔老板看太史郁平日施展的武功不拘一格,与那些二三流师傅教出来的徒弟截然不同,便知道这少年一定是某位高人的入室弟子,而且从言谈上也能感觉出这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江湖经验可以说基本没有,想必是学艺的时候师傅看的紧,终于等到出师了想好好在武林中游玩一番,但苦于囊中羞涩,又不肯放下身段去做一些龌龊勾当,因此才会来当灯头。
崔老板曾在不经意间试探过太史郁,太史郁确实不知道元文清背后复杂的势力,因此崔老板决定让太史郁为自己报仇。
太史郁对于崔老板的想法浑然不知,还在一心盘算着需要多少银两。
不知不觉间,太史郁便被崔老板推上了危险的悬崖。
预备~~唱!!万万没想到,节操不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