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一接下来,刘干事与黄老包的烦恼
铁路施工有着严格的施工程序和细致的要求,每道工序和每一道施工质量都有着格式化的严格标准,任何人都不能够擅自改动。
黄老包的民工队作为铁路建设生力军和新鲜血液,从有生力量方面来说,改变了施工队伍的结构,为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添加了新鲜血液。
但是从管理方面来讲,那是对极其严格的铁路规章制度的延续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比如说,在施工规章制度和纪律方面,给刘干事的管理就带来许多麻烦,每天刘干事手下的管理人员都要来找刘干事告状,说是工班上十几个民工今天没有来上班,隧道现场施工员找到民工宿舍一看,十几个民工都在床上睡得吹扑打鼾。
施工员好不容易从床上揪起一个来一问,回答说是昨天自己一个老乡过生日,约好十几个老乡去乡场上整了一顿黄焖鸡,喝了二十来斤包谷烧酒,大家都是一起从四川来的老乡,不去又觉得不好,所以就没来上班。
不过不要紧,等我们都睡够了再去上班也不迟嘛。
施工员气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没等施工员骂出声来,那小子又倒在床上睡着了。
“刘队长,你把这些民工都请起走,我是没有本事来管他们,倒是经常他们对我发号司令,好像我才是被他们领导和管理的对象。”
“我说兄弟,你第一次来铁路上参加工作就那么听话自觉,还不是被工班长修理了多少次,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才有今天,我们不用民工参与我们的施工建设,我们的队伍就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
我们这一辈铁路工人,已经在祖国铁路建设的历史长河中摸爬滚打了二十几年,由过去的毛头小伙子到壮年再到如今快要进入老年,我们有的只是经验教训和丰富的施工阅历,失去的是已经不再充沛的体力。
我们只有把丰富的经验教训,以及铁一样的施工纪律逐渐教会给我们的下一代青年工人以及年轻力壮的民工,我们的建设事业、我们的工作才能够后继有人,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当然理解他们并不代表着放任,只是要给民工融入到我们施工队伍里一点时间。”
还有比如说民工由于偷懒而养成偷工减料的坏毛病,刘干事多次在教育黄老包和黄老包的民工队时,反反复复的说明:“铁路建设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大家晓得古代鲁班爷造的赵州桥,历尽千百年风雨尚且坚固如新,如今,经我们手建设的隧道桥梁,必须要经受上百年时间的考验。
每天从隧道里,桥梁上,来来回回的火车里坐着千百人,如果因为偷工减料发生质量问题引起隧道桥梁垮塌,那要死伤多少人,有多少人为此要进牢房。
你黄老包当年在越战为解放军修战壕,总不可能偷工减料,喊你娃挖一米深你娃只挖五十公分,打起仗来战士在战壕里趴着,屁股都露在外面,你娃娃早就被枪毙了。”
这样的教育加上奖勤罚懒的手段配套,民工逐渐增强了施工质量意识。
但是,令刘干事挠头的,还是青年民工与当地百姓之间的关系问题,主要是与当地青年女性以及少妇之间随意的两性关系的。
这帮四川青年民工有着四川人天生的热情和勤快,他们一到云山隧道工地,要不到好久,就会与当地百姓尤其是当地的美女,以及当地的青年少妇打成一片,只要一下班,有些民工人又年轻,不想在床上打发宝贵的光阴,成群结队的跑到驻地附近的农村里去帮助人家老乡干农活,加之嘴巴又甜,年纪稍长的喊大姐,面像稍显年轻的叫妹妹,才开始硬是把当地农民高兴得嘴都合不拢,哪里去找这种只出力气不讲报酬的弟弟嘛。
慢慢的,发展到被四川青年民工帮助的农户主动邀请被叫做干弟弟的民工到自己家里来,烧一锅黄焖鸡,打一壶当地酿造的包谷烧酒,一家人在一起你哥子我兄弟喝的烂醉如泥中,一醉方休。
个别民工就在人家男主人放松警惕出门去玩耍,家里婆娘农活一切都拜干弟弟操持之机,我们的民工兄弟经女主人三顾茅庐相求方才姗姗来迟,最后登堂入室,你情我愿和女主人抱在一起干那男欢女爱的云雨之事。
原本男女相交日久生情,二人在一起做作男女之事倒也罢了,偏偏女主人发现四川年轻民工在床上是一个生龙活虎,历久弥坚的猛男,女主人如同久旱盼云霓,仿佛遇见了金枪不倒的韦小宝。
说来倒也不奇怪,青年四川民工云游天下四处打工,与亲爱娇妻离别不是一天两天,雄性荷尔蒙随时犹如上膛的子弹,只要机会合适一连几梭子发射出去倒也不是难事。
再说云山隧道乡下农村那些青年夫妻成婚之初,倒也是缠绵悱恻,如今遇见嘴巴甜蜜,手上勤快的民工兄弟,难免也难逃七年之痒。
再说乡下那男主人生性好耍,一旦多干几日农活,就不厌其烦,反正家中农活有一起拜把子的民工兄弟操持,自己则经常出家游玩,多日不归。
多几日家中婆娘尚且能够忍受,再多几日丰盈婆娘朝思暮想,虎狼之欲得不到满足,突然家中从天而降一生猛男子,不仅农田里的活路干得风生水起,在床上颠鸾倒凤持续交欢一时三刻不下战场。
与这样年轻生猛的四川民工萍水相逢,百般恩爱,农家婆娘哪里肯善罢甘休,寻死觅活的要与老公离婚,要跟到四川民工裸奔。
那女人的老公这才如梦方醒,纠集数十汉子到刘干事工地,要求交出那采花贼。
黄老包其实早已知晓,连夜给路费让那民工坐火车逃之夭夭。
从此云山隧道周围农民,一见有四川民工在自己门外溜达,赶紧关门闭户,把婆娘锁进内屋,犹如躲避瘟疫一般。